貧血 ≠缺乏鐵質 消委會:可能是嚴重疾病徵兆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7/10/18 11:54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49

分享:

分享:

面色蒼白及常感到疲倦是貧血患者的最常見徵狀。嚴重的患者常會感到乏力,無精打彩,其他徵狀包括頭暈、頭痛、手腳冰冷、臉色蒼白等。貧血人士偶爾會出現呼吸急促和感到胸口痛,部分更可能出現心律不正。

消委會近日就指出,如長期忽視貧血問題,心律不正可能會損害心臟,或會導致心臟衰竭,而其他器官亦有機會因長期在供氧不足的情況下而受損。另外,貧血原因並不一定代表身體缺乏鐵質,部分更可能是嚴重疾病的徵兆,患者切勿掉以輕心。

根據消委會報告,拆解貧血背後原因:

身體缺乏鐵質

鐵質、其他礦物質和重金屬鐵質是血紅素不可或的部分,有鐵質的血紅素才能發揮攜帶氧氣的功能。如果身體沒有足夠的鐵質,骨髓便不能產生足夠的紅血球血紅蛋白,結果便出現缺鐵性貧血。

婦女除了經期時會流失鐵質之外,懷孕和餵哺母乳亦需要較多鐵質,如果攝入量不足,亦可能出現缺鐵性貧血。日常飲食攝入鐵質不足亦有可能令人貧血,較容易出現在嬰兒、兒童、青少年和素食者身上。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食物及營養科學助理教授雷震宇博士建議,將高鐵質和不易被身體吸收的高植酸或高單寧酸的食物分開不同時間進食,例如早餐可以吃小麥糠和飲咖啡或奶茶,但到午餐時吃菠菜或豆製品就不要再喝茶、啡等飲料。

此外,維他命C能使鐵離子變成身體較易吸收的狀態,有助吸收來自植物性食物的鐵質,因此在進餐時可吃含較多維他命C的蔬果,例如橙。

胃腸道疾病 包括癌症

有些疾病可能引致體內長時間緩慢出血而患者卻不易察覺,例如患有胃腸道疾病如胃潰瘍、痔瘡、腸胃炎和腸道癌症等,又或是長期服用可導致潰瘍的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例如阿士匹靈或布洛芬等。

甲狀腺分泌不足、腎衰竭、癌細胞蔓延到骨髓,以及骨髓受到藥物、放射線、化療或細菌感染等會影響骨髓製造紅血球能力。由此可見,貧血可以是嚴重疾病的徵兆,患者切勿掉以輕心。

缺乏維他命B12和葉酸

兩者都有助身體製造紅血球,如果身體缺乏這兩種物質,便有機會出現巨幼細胞貧血(megaloblastic anaemia),患者的紅血球會比正常的大。

偏食者,例如較少吃肉類的人士,缺乏維他命B12的機會亦較大,而過度烹煮或食用太少蔬菜則可能導致攝入較少葉酸。部分長者可能會因牙齒退化而咀嚼能力較弱,進餐時會避吃蔬菜,久而久之身體便會缺乏足夠的葉酸供製造紅血球,可導致巨幼細胞貧血。

一般人需飲食均衡,缺乏維他命B12和葉酸的機會不大。然而,如果是因腸胃的吸收能力有問題,醫生就可能處方維他命B12針劑注射在患者肌肉讓身體吸收;而葉酸缺乏者,則有可能獲處方口服的補充劑。

【延伸閱讀】貧血人士易血虛 應該吃甚麼補血?

【延伸閱讀】比紅棗更補血 補血食物排行榜